9月25日,在汉滨区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会议上,70名2009年大学生村官签订了聘任合同,将被分配到部分乡镇办,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加上2008年选聘的39名大学生村官,汉滨区大学生村官总人数达到109人大学生女村官安康学院,覆盖了全区22乡镇、2个办事处。
近年来,汉滨区积极做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不断规范和加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教育、服务和管理,积极营造有利于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
一是在分配安置上,做到“三个优先”。一是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发展有潜力、村级班子得力的村,侧重选派到扶贫开发重点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二是优先安排在临近乡镇机关、临近大学生村官家庭居住地的村,方便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三是优先照顾女大学生,努力营造“家”的氛围。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二是在日常管理上,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建立乡村两级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动态联系制度。各乡镇指定1-2名班子成员和村“两委”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明确联系责任,从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确保尽快成长。二是实行跟踪考核制度。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和不定量的考核,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等情况,作出鉴定,存入其档案。三是建立工作日志制度。选聘大学生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等,形成完整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做到周汇总、月总结、季汇报。
三是在培训方式上,建立健全三级培训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多层次的培训。一是区委组织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上岗培训,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基本知识、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分析等。二是由所在乡镇组织开展农村工作方法、如何抓好地方特色产业等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三是各村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村务管理、民间纠纷处理、田间技术服务以及如何当好村干部等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活动,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是在考核方式上,采取绩效考核。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采取平时督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岗位目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平时督查由村负责,包括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考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履行责情况、平时表现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年底大学生女村官安康学院,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向乡镇党委、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党员述职,接受村民代表和党员的评议。同时,书面向区委组织部进行述职汇报。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今后培养使用,以及享受相关政策待遇的重要依据之一。